黃道光和對日照
黃道光和對日照都是太陽系黃道面上的塵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,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、朝不同方向觀看的結果,但看起來的感受大不相同。
黃道光
黃道光是太陽系內微塵粒子散射太陽光的結果,因塵埃是以太陽為中心、成透鏡狀分佈在黃道面上,故從地球上看來便成了三角錐狀,底部最寬時約有40度,高度最高可接近70度,最亮的區域幾乎與銀河一樣亮。在赤道區域比較容易觀察黃道光,緯度愈高觀察的難度也越高。
以下為中央大學鹿林天文臺觀測助理蕭翔耀先生於2012/10/18秋分後拍攝的星空運動,在影片後段可見東方天空有愈來愈亮、三角錐狀亮區,那就是黃道光。
對日照
另一種和黃道光類似但更易被忽略的現象就是對日照,這是集中在地球與太陽重力平衡的L2拉格朗日點的太陽系微塵散射太陽光結果,從地球上觀察,位在天空中與太陽相對180度的反日點位置上,沿黃道散佈而形成一個長約10-15度的帶狀亮斑。但由於亮度實在非常低,只要有些微光害干擾,或是在靠近銀河之處,或是有月光的情形下,都無法觀察到對日照。
秋季星空非常寂寥,而秋季銀河偏北,干擾不大,其他秋季星空中的亮星也少,對日照此時會出現在太陽對面位置—春分點附近,即白羊座、雙魚座到寶瓶座一帶,所以秋分前後是個觀察對日照的好時機,有興趣者不妨試試。
圖說:智利超大望遠鏡VLT旁拍攝的對日照影像。取自維基百科。圖片版權:ESO/Y. Beletsky。
黃道光與對日照的差異
由於黃道光和對日照都很黯淡,必須在天氣晴朗、無月光和光害干擾且空氣乾淨之處才能看到。但是,春分傍晚和秋分日出前後因黃道和地平線的夾角大,幾乎垂直於地平線而使黃道光錐較為明顯,故春秋分前後均是觀賞黃道光的好時機,且黃道光一定貼近地平面。而對日照僅需符合前述觀賞條件,都有可能在半夜時分見到,無須等待特定季節,且仰角頗高,而其亮光呈現漸層外觀,和銀河也很容易區別。
留言
張貼留言